当前位置:首页 > 园林城市 > 创园动态
创园动态
十堰:崛起中的生态名城
编辑:365bet足球盘 来源:经济参考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5-03-11

    这里有一条江,比长江、黄河还早7亿年,是中国汉语言、汉民族、汉文化的发源地,它的名字叫汉江。这里有一座山,8亿年前拔地而起,数千年的人文氤氲让它日益瑰丽,它的名字叫武当。这里有一座城,护三千里汉江浩荡,揽八百里武当锦绣,它的名字叫十堰。

  这里群峰竞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老而神秘……如今的十堰,在群山之间创造出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基地,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配件交易市场,拥有全国唯一的汽车本科院校……

  昔日十堰:拦蓄河水修筑十道堰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志中录有明代韩弼诗一首——《十堰春耕》:“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现在的十堰地域古称郧阳,位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游,汉江在境内流程216公里,襄渝铁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老(老河口市)白(白河)公路、316和209国道纵横其间。20世纪60年代,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今东风公司)建于这里。境内还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在其境内。十堰市是一座年轻的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园林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是人类的发祥地之—。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郧县梅铺西寺沟口龙骨洞、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猿人牙齿化石和郧县曲远河口古遗址中猿人头骨化石的考证,大约在距今80至100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相传黄帝时代,在汉水之南有彭、庸两个部落,属现在十堰市南三县(竹山、竹溪、房县)的地域。在郧阳设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辖疆域归属不定。大禹治水,划中国为九州,那时十堰属于雍、梁两州。到了商朝,大体也是如此。春秋时期,五霸竞相争斗,当时庸、彭、麇(今郧县)等国,先后败于楚国,那时十堰属于楚国疆域;战国时期,七雄互相征伐,十堰归属常有变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说。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十堰山区流民的管理,设立郧阳府,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6县(后改上津县为郧西县,将保康县划归襄阳府。1936年又将属襄阳府管辖的均县划归郧阳专署,从而奠定了现在十堰市行政区划格局),属湖广行省下荆南道(监察区)管辖。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郧阳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清康熙六年(1667),全国地方行政机构实行省、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划全国为23省。将湖广布政使司划分为湖北、湖南两省,郧阳府属湖北省管辖。这种区划一直沿袭到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湖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郧阳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十堰全境解放后,在十堰设立两郧专署,归属陕南公署(今陕西省)管辖。1950年2月将该地区划回湖北省,将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12月,襄阳、郧阳两专署合并。1965年,为加快山区建设,又分设襄阳、郧阳两专署,郧阳专署辖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均县6县。

  1967年,中央决定在十堰建设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先后划出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管辖。1969年撤销十堰办事处,在境内设置十堰市,由郧阳专署领导。1973年2月,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为湖北省直辖。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辖丹江口市、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及张湾、茅箭两区至今。

  随着重要外出通道老白公路的修建,襄渝铁路的建设,地处六县中央的十堰又一次成为了六县的交通中心,这一切都使得二汽定址、十堰崛起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1964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丹江口工程复工,1968年,丹江口水库大坝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1974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初期工程全部完成。

  丹江口水库的兴建,让老郧阳城的水路优势也在大坝中断,更为悲怆的是淹没了郧阳地区最主要的两座古城:郧阳古城、均州古城。

  两座古县城被淹没后,郧县往江北靠后新建县城,均县将县城迁往了新建的丹江口大坝附近的现址沙陀营。如果说十堰的历史文化主要由郧阳古城、均州古城承载的话,随着1967年两座古城沉入水底,两个县城的迁址、新建,历史的遗迹荡然无存,经过拆迁转移过的些许残存构件,已经难以承接古老郧阳走向新生的展望。

  随着汉江水位的上升,古老郧阳府治的历史就此淹没!郧阳的历史、文化已经注定了需要重生,寻找新的落脚点、承继者。

  而江南二十多公里处,老白公路沿线,一条西进东出的钢铁大动脉已经规划,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的宏伟蓝图即将在此展开。

    今朝十堰:现代“汽车城”中外驰名

  1968年4月,“襄渝铁路”工程开工,在襄阳衔接1966年建成通车的湖北汉丹铁路(武汉——襄阳——丹江口),通达武汉,1979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

  这条铁路的规划兴建,直接决定了当时国家重大项——二汽的选址,成为十堰兴起的至关要素。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固定资产300多亿元,职工10万多人,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20多万辆。全市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人,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0%,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2003年9月28日,东风公司因发展需要,总部迁往武汉。2004年,东风商用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中重型卡车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首位,综合实力在全球同行中靠近前三,直逼第一。2005年5月22日,东风发展中的另一战略棋子——微车项目落地十堰,投资5000万元的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第一辆汽车上市。2009年,东风小康产销20万辆,跻身中国微车行业前三强。

  2006年5月18日,“东风天龙”在十堰横空出世,正式挺进重卡市场。两年后,新一代中卡东风天锦上市,从而全面完成了中、重卡平台的升级换代。为加速十堰基地的复苏,2009年7月1日,东风商用车发布了“DFCV-863振兴计划”,到2015年,把东风商用车做成亚洲第一品牌;到2025年,实现“世界前三”的品牌目标。

  2010年10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十堰“中国卡车之都”荣誉称号。十堰成为全国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就在这一年,东风商用车实现销量30万辆,增幅高达66%,这一销量数字刷新历史纪录!

  2011年9月29日,东风“大商用车战略”随着东风商用车公司重卡新工厂投产和新动力总成基地奠基拉开序幕。

  位于十堰西城工业新区内的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项目、东风有限零部件公司新事业基地、东风有限装备公司新事业基地、东风特种商用车改造扩能、东风神宇专用车“五大汽车板块”相继开建。

  在这片激荡着希望的热土上,以重卡新工厂为代表的东城工业园和以动力总成新工厂为代表的西城工业园“东西”呼应,东风再次推动十堰实现了新的经济腾飞。2013年,十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增长17%;汽车产业产值1120亿元,增长2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4家。

  2013年1月26日,东风与沃尔沃联姻,总投资101.98亿元,产地落户十堰,成为中外驰名的现代“汽车城”。

  未来十堰:文明宜居的“山水新城”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充满自豪地介绍说:“十堰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对十堰而言,抓生态环保,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就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近年来,十堰把生态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根脉,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把抓好生态保护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矢志不渝地抓生态文明建设、抓城市环境改善、抓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了武当山、汉江水与新兴汽车产业的和谐共生,十堰一跃成为中国中部一颗璀璨明珠。

  大山、大水、大人文,赋予十堰深厚的发展底蕴,仙山、秀水、汽车城,成为十堰享誉国内外的三张名片。近年来,十堰先后荣获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生活质量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北省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十堰市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含灌木)高达64.7%,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43.1、26.3个百分点;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6645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3.6%,绿化覆盖率为45%,中心城区现有公园绿地650.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为11平方米;江口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1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空气优良天数多年保持在350天左右……

  十堰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维国充满信心地说:“十堰拥有成熟的汽车产业基础和地方配套体系,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可以说‘软’‘硬’实力兼具,我们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目前,十堰已启动生态环境支撑建设工程、生态经济建设工程、生态人居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工程、生态文化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

  生态,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绿色,已融入十堰人的血液,成为十堰主色调。再度扬帆起航的十堰,正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加速实现“绿色”跨越。一座“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宜人宜居宜旅宜业”的魅力生态名城将在国家中部版图上强势崛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