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设计 > 大家谈 > 访谈
李建伟:中国乡村建设的出路
作者:365bet足球盘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5-07-03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源自农耕,根脉系于农耕。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即使在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农耕文明仍然是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港湾。

  过去十年中国的城市建设并没有带动乡村的发展,反而使乡村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首先是人才被掏空。有一些技能和高分的考生来到了城市,就再也不回去了,使农村的文化水平直线下降;其次是劳动力被掏空。年轻人都到城市来打工,农村成了老弱病残、留守儿童的栖息地;此外由于粮食生产挣不到钱,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家园破败。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主的农民不想再生活在农村,不想再种地了。毫无疑问,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巨变,而我们的传统农业正在这场历史巨变中逐渐走向灭亡。随着未来几十年,农业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我们将看到无数村庄的消失,古老的农业文明正经受着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

  全球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直到今天的科技文明乃至生态文明,一切都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当然不是作为风景园林师的我们可以解决的。要保证农民的生活,生产和经济发展,更多的是要解决政策问题、土地所有权问题和城乡关系问题等等。硬性地保护几个村落也许有可能,但大量的村落是不可能靠国家花钱来保护的。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农业应该作为一种文明得以传承,更应作为一种景观予以保护。而保护农业景观,就要留住农民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要让农民过得比城里人好才行。从全球的发展状况来看,可供参考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很多。我们在规避相应弊端的同时,应根据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及国家体制等方面的因素,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乡村建设的发展出路。

  第一、农业是资源型行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自然条件。虽然我们已经脱离了靠天吃饭的时代,但适宜的自然条件仍然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解决哪些是农业生产的保护区,需要禁止其他行业进入以及哪些地方不适合农业生产,这需要国家有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这和市场化的经济运行并不矛盾。

  在中国,大量无法进城的污染型企业都扎根在了农村。在农田中建设污染型工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很多地方出现的农业与工业混搭的所谓“多种经营”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工业与农业的交叉污染已严重的危及了我们的粮食安全。

  同时一些人提倡的农业进城,“都市农业”、“屋顶菜园”,这并不符合我国的现状条件;一方面城市的土壤和水体不适合农业种植;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也不适合城市高密度人群的生存。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我们需要重组国家的农业经济区,将农业的细分与经济结构、地域开发、景观生态的优势结合。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搞“多种经营”、“粮食自保”,特别是在一些重工业区,生态敏感区,就不适合搞农业;而一些重要的农业粮食产区也不要想方设法搞多种经营和工业化发展。比如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十堰搞汽车产业就不是很合适。同时农业也应重视资源的配置,发挥一产、二产、三产的联动作用,协调与其他类型经济区的关系,构建相应的区域优势。

主办: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承办:武汉园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传真):027-87582746   业务电话:13476071056   邮箱:whyuanyan_jtf@hbla.net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融科珞瑜中心T1-2-1801   湖北省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169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