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绿色+智慧
作者:365bet足球盘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5-04-01
绿色建筑的纲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发展总体目标为: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规划》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房、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五大方面。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新产品博览会上说,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仇保兴指出,要把住绿色建筑质量关,第一,加强评价标识机构、专家、测评机构监管。第二,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测。第三,加强社会监督。第四,完善绿色建筑的补贴和处罚机制。在补贴机制方面,绿色建筑财政补贴要使业主和消费者能够分享,具体可以通过财政补助、减免契税、维修基金、物业费减免、直接兑付等方式。政府投资的绿色公益型建筑要补贴给建设单位(业主),鼓励业主主动要求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第五,要培养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创新型转变,构建绿色物业服务体系等。
让城市“智慧”起来
此前,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在各地初审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的综合评审。经研究,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通知》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通知》要求各地应结合相关规划实施和自身特点,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种渠道、多元投资的方式,开展试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试点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并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
2012年7月19日,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仇保兴指出,应从三个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一,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系统谋划城市的发展。第二,从有效的可执行的角度来分析,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可执行、可落实、可检验、可考核。其中,必须关注并解决产业、民生、环境、行政、资本这5个问题。第三,要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角度来思考,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说,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就是信息化,特别是当前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变革甚至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以云计算、物联网等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转变,它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技术发展演变的背景,是一个全方位的变革转型升级。从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至少有几点根本性的转变:第一,信息化跟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会进一步地深度融合,会更进一步地面向现代化的需求全面展开;第二,在理念上,从过去数字城市的建设把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建设对应互动发展,进一步引向把人脑智慧的作用进一步和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互动,增加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和谐发展的能力;第三,在应用上,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原有的每一项应用,在原有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种应用大集成、大整合和基于集成上的全面创新,在各种应用中,增加人智慧的因素;第四,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型,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向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人的智慧的开发利用;第五,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成熟的信息技术;第六,要建设更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像建设泛在的、融合的、智慧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中国梦城市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不长的时间内连发两个指导性文件,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已经格外清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做了题为“理想城市”的演讲。他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什么是新型的城镇化?它应该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它一定是绿色的、低碳的、生态的、智慧的、宜居的。
李迅说,中国的城市发展要实现四大转型:增长方式上要从过去的工业文明的褐色发展转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发展方式上从过去的线性发展转向循环发展;城乡空间要从过去无序的摊大饼、蔓延式的发展,向紧凑、集约、有序、均衡的方向发展;发展模式要从过去英美模式走向中国模式,就是科学发展的新型化城镇化模式。
在本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中国万通“立体城市”的概念再次被提及,它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全新理念得到李迅的肯定。“立体城市”是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新型城市建设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至1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它有六大规划理念:竖向发展、大疏大密、产城一体、资源集约、绿色交通、智慧管理。
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斌用“微循环、正能量”来概括立体城市。他强调,立体城市将充分体现生态、科技和文明等特色,实现微规划、微产业和微管理的有机结合。微规划就是从生态、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充分考虑绿色、节能和低碳的要求,表达立体城市对自然的尊重;微产业则是要让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和都市农业在立体城市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微管理就是引入社区自治的理念,充分运用新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打造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
郝杰斌用数据加以说明,立体城市只占同样规模的平面城市约1/7的土地,节约58%的城市用水,降低41%的能耗,减少60%的碳排放和89%的不可降解垃圾填埋量。
天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瑛介绍了“天空城市”的独特意义,“天空城市”有点儿类似万通“立体城市”,该设想是把所有的城市功能汇集在一个建筑里。天空城市是利用最高的建筑科技、最高能源效率、最高空气品质、最高土地效率,让人得到最高生活享受,真正由科技创造品质。她说,郭沫若先生有一首诗叫《天上的街市》,而“天空城市”完全可以把那样一个飘渺的空中街市变为现实。
李迅说,理想城市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追求。我们的理想城市应该是低碳、生态、绿色、智慧、宜居,让人有美丽幸福的感受。梦想就在前面,我们一定要做梦,城市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大家追求现代理想城市,一起为中国梦圆梦而努力。